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省豆类中心荣获2024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时间:2025-01-10浏览:10

2025年1月6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举行。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37项(人)科学技术奖励。2024年,江汉大学作为第一单位,申报的项目“主要豆类蔬菜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及其创新利用”荣获2024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自然科技资源中心原主任陈禅友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省豆类中心潘磊教授、王红波教授、郭瑞老师、胡志辉研究员、兰红博士、陈高老师均在获奖名单之列。

豆类蔬菜富含植物性优质蛋白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属人类重要食用作物。我国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1/5,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豇豆、菜豆、豌豆等主要豆类蔬菜是湖北省重要的优势蔬菜。本项目由江汉大学协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湖北省蔬菜办公室、武汉市金色惠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宜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莱福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堰市农业科学院8家单位历13年科技联合攻关完成主要针对主要豆类蔬菜优质和抗性等特异资源贫乏,制约豆类生产加工和生态应用等重大问题,实施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及其创新利用项目的实施对促进豆类蔬菜种质资源理解发掘蔬菜保供增效等意义重大

项目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原创性成果。(1).率先建成我省独有的保存着17大类3123份食用豆类种质资源库,通过精准鉴定,构建了湖北省食用豆类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豇豆高质量基因组,经重测序、GWAS和聚类等揭示遗传特征和亲缘关系;创建豇豆耐盐鉴定专利技术,挖掘出耐盐相关基因9个;解析豇豆品质和加工性状特征;创建菜豆致毒预测菜豆凝集素(PHA)精准鉴定专利技术,揭示其遗传变异。累计鉴定精选出优质、耐盐等各类特异资源120余份,为豆类蔬菜品种改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2)根据精准鉴定结果结合精心配组杂交和分子辅助育种,育成植物新品种13个。其中,运用远缘杂交技术创制出抗虫豇豆种质7份,育成豇豆抗虫等新品种5个;通过杂交亲本和后代PHA等精准鉴定,创制出低PHA种质6份,育成低PHA菜豆新品种‘鄂菜豆1号’等2个;还育成农业农村部登记品种‘汉豌1号’。抗虫豇豆种质和低PHA菜豆种质的创制,专家评议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该领域“芯片”技术突破,为解决主要豆类蔬菜优质和抗性资源贫乏问题提供了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3)开创了主要豆类蔬菜特异资源和新品种创新利用新路径,依据豆类种质加工特性,创新豇豆加工新技术3项,制定技术标准3项;创建极早熟豌豆栽培供应模式和水稻冬闲田生态种植模式等,有效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与效益。

本项目建成了我省独有的食用豆类种质资源库及其数据共享平台,构建资源数据库2个,鉴定精选出优质和耐盐等各类特异资源120余份,发表研究论文104篇,授权国家专利13项,突破性育成豇豆、菜豆和豌豆等植物新品种13个,制定技术标准3项。项目成果累计推广420万亩,规模企业10余家,新增销售额41.5亿元,新增利润3.86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为我国豆类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项目成果累计推广420万亩,规模企业10余家,新增销售额41.5亿元,新增利润3.86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为我国豆类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作出了创造性贡献。